工信部:48家汽车企业须在两年内进行整改

信息来源:佚名    发布日期:2013-10-31    阅读:146次

  业内人士认为,对这48家企业来说,要真正盘活资源,最有效的办法是寻求其他车企介入,找到愿意将其收购的“大树”,防止倒闭。

  日前,工信部根据《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的规定,发布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的公告。公告显示,包括吉林通田、哈尔滨客车厂、贵州客车制造厂、扬州新亚车辆、兰州宇通客车等48家汽车生产企业进入了特别公示名单。

  按照工信部的要求,上述48家企业须在两年内进行整改,尽快满足准入条件。如果这些企业在两年内没有通过考核的话,将失去汽车生产资质,并退出汽车生产领域。

  加速兼并重组步伐

  2012年7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根据该通知要求,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摩托车生产企业,将被纳入特别公示名单。

  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是指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而首批进入“警告”名单的48家企业,均在此范围内。

  “如果这些企业长期不生产,或者让不具备自制的其他企业变相生产,这从长远上对汽车行业不利,而且对消费者也不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可能会损害一些地方企业的利益,但对汽车行业的专业化、集团化发展而言,对消费者服务而言,是一项积极的政策。”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告诉记者:“工信部公布首批退出48家车企名单,意味着我国汽车退出机制即将建立并会逐渐完善。伴随着汽车退出机制的建立,行业的兼并重组也将进一步提速,这部分劝退的车企就会成为有实力的、意图扩张车企兼并重组的目标。”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着“散”“乱”“弱”的现象,汽车生产厂家数量众多,但实力参差不齐。后续退出机制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今年年初,工信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将汽车业列为九大兼并重组重点行业的第一位,并提出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要从2010年的82.2%提升至90%。

  寻找收购方盘活资产

  从名单来看,劝退企业大多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年产量与销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这部分车企的退出并不会实质性的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但对于上市车企而言,劝退企业名单给其对外兼并收购提供了名单依据,有利于其对外整合扩张。”李宇恒说。

  “工信部要求这48家企业在2年之内进行有效重组,如果在2年之内没有得到更好地整合并恢复生产,或者说达到了工信部给出的退出条件,那么这些车企就会被取消生产资质,而资质是稀缺的。”汽车行业知名分析人士张志勇告诉记者。

  张志勇指出,工信部出台退出机制,意在盘活现有基地生产资源,因此这些厂商不得迁址、变更地址,即使被其他企业收购,也必须利用原有生产基地进行生产。

  从车企的角度而言,收购一个生产基地改建的成本要比新建基地的成本还要高。那么,这些拟退出企业的最大资本就是生产资质。

  “原来这些厂商可以卖资质或出租资质,而按照现有的退出机制,其他车企就可以坐等2年后工信部撤销其生产资质。因此,对这48家企业来说,要真正盘活资源,最有效的办法是寻求其他车企介入,找到愿意将其收购的‘大树’,防止倒闭。”张志勇表示。

  不过,这样的“烂摊子”是否有企业愿意将其收购是个问题。

  以兰州宇通为例,记者了解到,此前该基地属于宇通客车。2003年,宇通客车为开辟西北市场组建了兰州宇通。而由于兰州宇通生产经营用地系租赁取得,宇通客车表示在设备投资、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等方面无法加大投入,该基地于2009年10月停止生产经营。

  时隔两年后的2011年6月,为不拖累上市公司业绩,宇通客车宣布以4484.25万元的价格,将兰州宇通剥离出上市公司,转卖给公司控股股东郑州宇通。

  可见,郑州宇通也无心整顿这一“烂摊子”,未来其能否找到“靠山”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