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油价机制问题在于没理会市场供求变化

信息来源:佚名    发布日期:2009-11-16    阅读:120次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从11月10日零时起再次上调全国汽柴油零售价。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那边油价刚刚宣布上调,这边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在内的成品油销售商就纷纷降价揽客。显然,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形成的价格没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根据新油价机制,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时,可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其关键词是“国际油价”。但是,市场价格的核心是市场供求。据报道,石化双雄此次被“逼”降价促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市场供求关系,即油品库存较大,而市场需求萎缩。新油价机制存在的问题,正在于没有理会国内市场供求变化。

  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将国际油价作为一个定价参数是可以的,但国际油价本身的缺陷也应全面评估。国际油价已是一个投资价格,它以美元定价,美元大幅贬值及国际炒家投机等因素,导致油价经常巨幅波动;而国内成品油属于消费品,它的价格需要面向全局综合考量。而且,国内成品油是以人民币结算,美元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却在升值,汇率差异也理应被综合结算到成品油价格中去,以免让国内消费者吃亏。

  新油价机制运算公式的参数设计也让人生疑。这个公式大致是:市场油价=基点价×(1+国际油价涨跌幅度,如4%)。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市场油价不仅受国际油价涨跌幅度影响,还受“基点价”这个常量影响,这个常量定高了,油价就会高;这个常量定低了,油价就会低,而我们的基点价恰恰定得太高。综上所述,国内成品油定价如何与国际油价接轨,是一个非常需要技巧、有待长期探索的问题。

  我国成品油市场存在“自然垄断”等问题,需要政府的价格干预,但这种情况下的价格干预应当是压价而不是抬价,政府管制价格应该以降低价格为目标,限制垄断企业的不合理利润,同时向亏损厂商提供补贴。但目前的价格管制却是假“新油价机制”的名义进行,新油价机制下的8次成品油价调整有5次是上调,而且是快涨慢跌。

  可以说,新油价机制本质上还是一个政府管理价格的机制,只不过披上了一件“国际油价”的外衣,以此摆脱了人们对政府定价合法性的问责,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油价会频频调高,为什么政府定价反而给石油公司带来高额利润。剥开这件市场化的外衣,我们看到的是,消费者在定价过程中完全失去了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