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价格与CPI

信息来源:佚名    发布日期:2009-07-30    阅读:116次

  自今年2月触及每桶略低于34美元的底部后,国际油价到6月底虽然几经反复,但最终累计回升约100%。

  但在经过为期4个月的上涨后,国际油价从8个月来最高价位跌落了20%。截至7月10日的一周,美国原油期货下跌了11%,这是1月份以来油价最大的单周跌幅。短期国际油价下跌是受累当时公布的美国和欧洲的就业数据不佳,“基本面依旧,经济面没有改变,唯一能解释油价变化的是经济复苏推迟迫使交易商重新审视供求关系对市场的影响。”业内专家认为。

  然而到7月15日,国际油价又出现反弹,截至7月21日,由于近期公布的多家大型企业二季度业绩超出预期,国际油价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上涨,重拾升势,涨回至65美元/桶左右。

  不过,美元汇率和国际油价走势一向呈现反向趋势,在各国季节性石油收储暂告一段落以及美元汇率反弹的背景下,国际油价呈现歇夏盘整仍是个趋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油价虽长期呈现震荡走高,但近期将会在60美元和70美元间盘整,难破70美元。

  国际油价从今年年初每桶约30美元低位飙升至每桶70美元,又出现回落和冲高,其间多次震荡、反复,尽显躁动。虽然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仍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基本面仍不支持油价近期上涨,但投机资金为规避通胀风险引发的投机因素正在推动国际油价再度经历巨幅震荡。长远看,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油价必将逐步上涨。

  国际油价仍处于上升通道

  尽管国际油价近期仍在60美元至70美元之间震荡,但从30美元/桶到70美元/桶的过程,仍然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油价上升的走势。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看来,石油开采成本的增加,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的需求回升,美国经济不再继续下滑的预期,产品金融化仍然存在,游资炒作仍在进行等,是促成此次国际油价屡冲70美元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刺激计划和信贷市场回稳的作用下,美国大型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7月8日以来发布第二季度财报的70个标普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平均高于预期14%,利好的经济消息增加了市场对需求回升的乐观情绪,从而提振油价。7月21日,世界最大的土方工程和建筑机械生产商卡特彼勒公司周报告显示,第二季度不计入各项开支的每股盈利为70美分,远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2美分。受上市公司盈利纷纷好于预期的影响,当时8月交付的纽约原油期货上涨0.74美分,涨幅1.1%。盘中最高涨至每桶65.53美元,为7月6日以来最高,收盘时达每桶64.72美元,该油价今年以来上涨了45%。

  瑞士联合银行预计今年下半年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平均每桶65美元,比上次预测调高了10美元。该银行还认为今年下半年油价将在每桶55美元到75美元之间波动。预计2010年平均每桶70美元。

  “尽管经历不断震荡,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国际油价正在重回上涨通道。”陈凤英说。

  通胀与通缩并存的怪象

  在油价上升的背景下,通胀问题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后,也进行了连番上涨,其作为国内CPI指数的一个重要参照,势必会刺激CPI指数的回升。

  对于通胀,目前尽管只是预期,但在国内半年7万亿的历史性信贷投放背景下,这个预期进一步推动着流动性泛滥,推动资产泡沫泛起,让民众从银行拿出大笔存款投向股市和房地产。与通胀预期相反的事实却是,目前国内经济仍处于通缩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CPI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5%,与5月份相比,同比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降幅扩大0.2个百分点。6月份我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1.4%。国家统计局专家认为,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居民消费价格就是通常所说的核心CPI,用于观测货币因素对CPI的影响,这表明目前货币因素对CPI暂未形成上涨压力。

  “这是中国现有石油体制导致的市场反应相对迟缓,CPI指数和PPI指数滞后于国际油价约半年,从而使得国内出现了通缩和通胀并存的罕见景象。”陈凤英说。

  她还认为,目前CPI指数和PPI指数双降实际上仍是受到了去年以来油价走低遗留的影响。中国政府对油价的宏观调控,国内石油巨头逢高买入后要消化库存,导致对国际油价的市场反应相对迟钝,也使得油价对CPI影响的滞后效应更长。

  多数市场人士也预期,从CPI的滞后性看,今年年内CPI有恢复正增长的可能。据预测,中国通胀来临可能早于美国,最快今年11月CPI由负转正,2010年升至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