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一波三折 难以形成统一的制定标准及测试方法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发布日期:2017-08-17    阅读:164次

                  最近两条有关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消息引人关注: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为防止车内空气污染,保护人体健康,提高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环境保护部目前正加紧制定汽车车内空气污染物限值标准;5月13日,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轻工产品检测中心王主任则表示,由该中心牵头起草的安徽省 《汽车内饰件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地方标准在公示阶段出现了对标准个别条款的争议。现在该强制性地方标准的正式出台已经被搁置。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自2006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约为5700万辆。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
                  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体系,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噪声排放标准两大门类。但是,针对汽车内部空气质量的标准却迟迟未能出台,相关检测只能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004年备受关注的全国首例新车内污染超标致人死亡诉讼案,就因原告证据不足、缺乏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等原因而败诉。此后,在我国首次对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的大规模调查中发现,在接受调查的1175辆汽车中,全部检测项目达标的只有52辆。其中新车中车内有害物质甲醛超标的达190辆,占被调查新车总数的23.4%。有关检测人员透露,车内甲醛等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汽车仪表盘的塑料件、地毯、车顶毡、沙发和其他装饰时使用的胶水等,由于汽车空间窄小、密闭性好,因此,汽车内有害气体超标比室内有害气体超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更大。
                        2004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曾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对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启动了国家环保标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的制定工作,并预计2006年10月正式出台。但由于种种原因,标准迟迟未能出台。据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环境标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标准仍在起草当中,有一些条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们正督促相关起草单位加紧制定,希望今年年底能拿出一个标准草案。
                  针对汽车内的空气污染,今年2月底安徽省质监局表示,该省即将出台《汽车内饰件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地方标准,对汽车内的坐垫、座椅靠背、座椅套等内饰材料的甲醛、有机物等最高释放量予以限定。但在该标准的公示阶段,部分专家和汽车生产企业对标准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了异议。“目前,该标准的主要争议在于对冷凝组分的限量规定及国内缺乏有效的检测设备上。此外,对于标准中规定的‘在处于密闭状态下24小时的轿车内,甲醛含量应小于10毫克/千克’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轻工产品检测中心王主任表示,他们一方面在协调各方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正在通过更加严谨的科学实验完善标准,但该标准什么时候能正式出台还无法确定。
            无独有偶,四川也曾传出当地《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地方标准马上要出台的消息,但因为在审定过程中发现一些技术问题而被搁置了。
                  国家或地方一直很难正式出台关于汽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据了解,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定标准始终不能统一,无法形成一个一致的测试方法。据介绍,不少参与标准制定的整车厂都会先进行自我测试,再将测试结果汇总折中来做标准。但由于各自的测试方法不同,各个厂家测试出来的数值也不相同。同时,专家也表示汽车内空气质量的测试也有一定的技术难点,例如夏天车内材料在骄阳下封闭暴晒几个小时后,有害物质会大量挥发,浓度可能会增加数倍,而室内环境在同样气温条件下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外,部分汽车厂商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汽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用户购买汽车后进行车内装饰时产生的,有的消费者使用的车内装饰材料存在苯、甲醛等含量超标问题。
                 有关专家表示,要解决当前汽车内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汽车生产厂家有必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关标准;另一方面,还要从零部件、装饰材料的质量把关上入手。例如,如果市场上销售的黏合剂的苯含量都达标,那么作为终端产品的汽车,车内污染情况可能就会好很多。汽车生产厂家可以在制造工艺过程中对所使用材料的挥发性有害物质控制制定企业标准,从材料源头上进行控制。